角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日知你心灵的窗户模糊了吗 [复制链接]

1#

世界卫生组织年发布的首份《世界视力报告》中提到,全球超过22亿人视力受损或失明。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是近视人群最多的国家,国家卫健委年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近视总人数已超6亿,其中儿童和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3.6%,小学生近视率达36%、初中生近视率达71.6%、高中生近视率达81%,大学生近视人数比例高达87.7%。近视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高发且常见的疾病,并且向“大众化”、“低龄化”方向发展。

眼睛不仅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生物器官,还是我们心灵的窗户。现在很多大学生心灵的窗户已经模糊了,网友们自嘲:“10米外六亲不认、50米外雌雄不辨、米外人畜不分”。自嘲之余,我们更需要高度重视近视问题,防止心灵的窗户进一步走向模糊,甚至破碎。

近视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

近视,按近视程度可以分为:轻度近视(小于度),中度近视(-度),高度近视(大于度)。轻度、中度的近视可能仅仅是引起远视力下降视功能受损,配戴正确的眼镜即可。近视一旦发展到高度近视,眼轴过度增长,则会带来很多并发症,从高度近视发展到病理性近视,严重者甚至会失明。

研究显示,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并发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提高40%。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出血、*斑裂孔,这些视网膜的疾病会导致视力的不可逆损害。

防控近视的误区

尽管近视形势不容乐观,但是很多人对于近视防控还是存在诸多误区,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戴眼镜时间长了,眼睛会变凸?

眼睛凸出是由于近视度数加深,眼轴,也就是眼球长度增加所致,不是戴眼镜造成的。当然,长时间佩戴眼镜,取下眼镜后会产生一定的视觉上的差异,这是正常现象。

看绿色有助于护眼?

眺望远处的绿色有助于缓解眼疲劳,重点在于“远处”,而不是“绿色”。所以,将壁纸调为绿色或桌上摆放绿植并不能护眼。

通过针灸、按摩、仪器训练可以恢复视力?

近视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目前还没有方法治愈近视。所以任何打着针灸、按摩、仪器训练治愈近视的机构和产品都是不可信的!有的仪器训练其实是训练人眼对模糊物象的耐受力,不仅不会减少近视度数,还会促使近视的增长。

近视了没关系,可以通过近视眼手术矫正?

眼睛无小事,而且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近视眼手术的,必须满足三大条件:年满18岁;近视度数在50度到度内,且两年内近视度数增加不超过50度;眼底视网膜无病变。最终能不能进行近视眼手术,还是要经过专业的检查以及医生的诊断。

其中,激光手术是通过切削角膜组织来实现的,近视度数越高,切得越多。近视度数高,角膜薄的患者很难采用这样的术式,而且近视带来的一系列眼底的改变,也不会因为激光手术而消失

保护眼睛,防控近视的正确“姿势”

正确用眼

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四个不:不在强光和昏暗处读写,不躺着看书,不走着看书,不在晃动的车船上看书。

让眼睛劳逸结合

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每连续近距离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或远眺10分钟。

长时间用眼会引起眼干涩,可以多眨眼来缓解眼部不适,也可以购买“人工泪液”,滴一滴适当缓解。

早晚用热毛巾热敷眼睛1-2分钟。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最新的循证证据显示,每天平均2小时左右,每周累计14小时,可以非常有效地预防近视和缓解眼部疲劳。

定期检查眼睛度数

专家建议最好2年更换一副眼镜,高度近视患者除了防止近视度数加深,还要定期检查眼底,防止眼底病变。

隐形眼镜使用指南

为了追求美观和方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佩戴隐形眼镜,但是隐形眼镜使用不当,也会给眼睛带来伤害。医院的眼科专家指出了不当使用隐形眼镜的做法,以及如何纠正。

1

刚开封的隐形眼镜,不能立即佩戴,需要使用隐形眼镜专用护理液浸泡不少于8小时。

2

千万不能采用自来水、纯净水或其他非护理液的液体清洗隐形眼镜,它们不能起到杀菌清洗的作用,水中可能存在的阿米巴原虫会进入眼部伤口引发角膜炎、角膜溃疡等疾病。所以,一定要使用正规的隐形眼镜护理液来清洗,并且清洗前后都要洗净双手。

3

一个月左右更换一次隐形眼镜盒,防止细菌感染。

4

每次使用后,需要对隐形眼镜做揉搓护理,将镜片放入掌心,用护理液进行冲洗,隐形眼镜曲面朝下,用手指轻轻揉搓,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护理作用。揉搓完毕马上放入隐形眼镜盒,倒入适量护理液浸泡,并勤于更换护理液。

5

不要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这很可能使得隐形眼镜与角膜粘连在一起,引起眼睛不适甚至眼部感染。

“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明亮的眼睛可以与明珠相媲美。眼睛不仅让我们看到万千世界,也是心灵交流的窗口,它是内心的索引,是我们的心灵向世界的投影。上帝给了我们一双黑色的眼睛,一定要爱护好它,才能更好寻找这世上的光明与欢欣,好好对待眼睛,它才能带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

四川大学研究生会

撰稿:张弘琴来源: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编辑:李柯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