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诊治方法 [复制链接]

1#

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红眼病,在奶山羊养殖中普遍发生且频率较高,引起该病的致病微生物包括衣原体和支原体、细菌及病*等,其发生与流行还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如圈舍潮湿、饲养密度过大、高温刺激、各种应激和患有其它疾病等。这种疾病是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的饲草料和饮用水传播的,本病的潜伏期是3~7d。通常情况下,患羊没有全身性症状,多为一侧眼起病,然后很快蔓延到另一侧眼。在发病初期,表现为结膜潮红和畏光流泪,随后眼角流出浆液或黏液性分泌物,2~3d后可转为脓性分泌物使眼睑黏连甚至不能睁眼。结膜充血,角膜隆起或角膜上出现浅色斑点;严重的情况下,角膜增厚会形成疤痕或角膜云翳,甚至溃疡穿孔或晶状体脱落;患羊常因严重的视觉障碍,造成喂养困难,行动不便和摔倒,甚至滚坡等现象。病程通常为20~30d。当眼球化脓时,羊会出现体温升高、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泌乳减少等全身性症状。圈舍内一旦出现病羊,就会很快扩散至全群呈现流行特点,降低羊只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甚至出现死亡,给养殖企业和农户带来经济损失。本文将从致病因素、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以供奶山羊养殖技术人员参考和借鉴。

1致病因素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山羊结膜角膜发生炎症反应的过程,其中致病微生物包括衣原体、支原体、奈瑟菌和李斯特菌及病*等,其中鹦鹉热衣原体是最主要的病原菌;此外还可见摩拉菌等,该细菌为羊只眼结膜等部位的正常寄生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强光刺激会使黏膜的屏障功能降低,促使动物发生该病。感染羊大多是混合感染的形式,在不同地区或不同的羊场,病原菌的组成也会不尽相同。本病主要的传染源是发病羊和带菌羊,致病菌多存在于染病山羊的结膜囊和鼻泪管,及眼鼻分泌物中,并随这些分泌物不断向外界环境排出,即使患羊治愈后,病原菌仍会持续存在于这些分泌物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病的传播途径多为直接或密切接触,例如羊只相互顶架而摩擦头部;也可以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此外,还可借助被病羊污染的草料,通过某些蝇蛾类昆虫传播。该病常发生在炎热潮湿的夏秋季节,一旦发生,可迅速蔓延至整个羊群,表现出地方局限性流行的特点。

2诊断方法

2.1临床诊断

根据发病山羊出现的眼部症状和流行特点就可做出判断,但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常为多种致病菌作用的混合感染,要确定致病菌就要进一步进行实验室诊断。本病还应与生产中其它疾病引起的角膜结膜炎症状相区别,例如维生素A缺乏症、吸吮线虫、恶性卡他热等等。VitA缺乏症多出现怕光和夜视能力下降而结膜角膜症状不明显;吸吮线虫时可用手指按压眼内角区,观察有无虫体进行判断;恶性卡他热多见于冬春季节,发热等全身症状明显,除眼部症状外,鼻腔和口腔膜充血糜烂等。

2.2实验室诊断

张天习等对病羊进行镜检发现,结膜固有层充血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上皮变性坏死或程度不等脱落;角膜出现的炎性反应是组织变性坏死和白细胞浸润,但血管反应几乎没有表现。齐焕忠等采集患羊眼角流出的脓性分泌物,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阳性球菌。王志义等将病料制作成悬浊液后,接种到7日龄鸡胚卵*囊中,培育5~12天后涂片镜检,能看到衣原体存在。实验室诊断可以确定致病微生物的类型,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2.3药敏实验

通过采集多个羊场病羊患眼分泌物,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实验室进行药物敏感度的测定,结果显示对头孢菌素类最敏感,青霉素类次之,链霉素敏感度一般,这种治疗性诊断提示,本病多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混合感染。

3治疗方法

遵循“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原则,如果发现染病山羊,就应立即单独隔离,以切断传播链,对圈舍的地面和墙壁及用具等,用强力消*剂进行紧急消*,同时还可进行预防性的点眼用药。根据患病情况,在保证疗效和不影响乳汁质量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3.1轻症山羊

可进行清洗后点眼处理,首选头孢菌素类药物点眼,每天2次,连用3d;或者用注射器吸入3%硼酸溶液,对患眼多次冲洗但要注意掌握力度,目的是清除眼内内异物和分泌物,随后用棉签或纸巾拭干,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或5%弱蛋白银溶液点眼;或者用头孢唑啉钠或硫酸卡那霉素撒布;或者涂抹红霉素软膏,一般2次/d,3d后患眼症状消除,5d左右就能基本恢复正常。但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药液现配现用和无菌操作。

3.2出现睫毛粘连或角膜云翳者

可在清洗后施用抗生素,即先用生理盐水(无菌0.9%氯化钠溶液)冲洗患眼至干净,然后在患病眼球及其周围涂抹药物普鲁卡因青霉素油剂,每天一次,连续5~7d。

3.3对角膜出现溃疡和糜烂的严重病例及失明山羊

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患眼后,点眼用普鲁卡因青霉素进行治疗,每日2次。重症羊的眼睛在上述处理过程中,加滴醋酸可的松滴眼液,肌内注射青霉素或链霉素等抗生素,每日1次,连用3~5d会有较好的疗效。此外,还可辅以清热解*的中草药如大*藤、鱼腥草、清开灵等中药制剂以增强疗效。

3.4晶状体破裂以致完全失明患羊

全身麻醉配合局部麻醉行眼球摘除术,随后用不吸收合成线对眼睑进行暂时性完全褥状缝合,并肌注青链霉素进行抗菌治疗。一周后拆线,愈合良好,炎症消失。

3.5自体血液封闭疗法

即从患病山羊的颈静脉抽取5mL血液,加入普鲁卡因2mL,抗病*类药物5mL,头孢1g,全部混匀后分别注入羊的上、下眼睑处,1次封闭,一般7~10d后可痊愈。本法的生物学原理:将自体血液注入体内特别是患处后,红细胞会遭到裂解破坏,其分解产物就会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网状内皮结构,也就是刺激巨噬细胞增殖和吞噬,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功能;但是血清抗原改变进入体内的途径,会诱导机体产生自身特异性抗体,有引发其它疾病的风险,故本法多用于迁延不愈的眼部炎症治疗。3.6中医治疗中医对奶山羊结膜角膜炎的预防和治疗也能收到满意效果,在基层养殖场中被广泛采用。山羊结膜炎在中医上属于“火眼”、“红眼”范畴。根据病羊的具体表现,用药石敷贴或冲洗患眼,同时辨证施治辅以中药汤剂,也能取得满意效果,例如产奶羊多用冰硼散滴眼液。

4小结体会

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属非致死性疾病,但因发病急、传播快和易复发等特点,严重危害山羊健康状况和降低生产性能,给养殖带来经济损失。在生产中要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从繁育引种、饲料配合、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不断加强,以减少本疾病对奶山羊养殖的危害。

4.1品种与繁育

奶山羊养殖在自繁自养的基础上,要从选种选配方面不断提高全群的抗病性能和生产水平,从而使奶山羊养殖进入良性循环模式。自繁自养能最大限度防止带入外来病原菌,造成疾病传播;确需引种时,要严格执行引种规范和隔离制度,从源头防止致病菌的进入。

4.2营养与饲料

营养要全面和平衡必须做到饲料多样和合理搭配,这是保证羊只良好抗病能力的先决条件。饲料的选取要结合当地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和营养价值,同时饲料的适当调制也能提高养分浓度或有效利用,如青贮玉米制作中添加益生菌,优质牧草快速干燥等。结合季节特点添加青草类或果蔬类,蛋白质饲料要有2种以上,添加剂料要按规定使用,玉米精料不能盲目超加等措施,不仅能提高动物的采食量,还能增强羊只的抗病力。

4.3饲养与管理

在兼顾健康和产量的原则下,粗精饲料要合理搭配而不能偏废;饮水的水质要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并且清洁和充足。饲喂要做到定时定量,以便羊只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利于消化,放牧时要选择有水源区域而不能断水;饲料槽和饮水池要经常清扫以防剩余饲料腐败,每周用淡高锰酸钾溶液消*;增加羊只在运动场活动时间,及时清理粪尿,每周喷洒消*液或撒布生石灰;增加羊圈的通风量,尤其在冬季,不能只为保温而降低换气程度,其作用是清除羊舍内的有害气体,可以减少对羊只刺激和降低局部湿度。饲养员应该经常观察羊的一般体征包括精神状态、采食饮水、排尿排粪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当报告兽医及时处理。

4.4消*与防疫

消*制度要健全并认真执行,包括羊场的定期消*和紧急消*等。对发生本病的羊舍,进行带畜消*的同时,可对其余羊试行预防性的点眼;患羊要早隔离早治疗,中西医并用,治疗方法要灵活多变以期缩短病程。

4.5预防性治疗

新购进羊基本都会发生此病,所以对新购进羊在隔离期间需要预防性点眼,开始点眼时间为羊群有病例发生,需要连续预防性点眼3~5天,可以有效控制发病。不会出现出现睫毛粘连或角膜云翳等严重情况。总之,只有把羊群扩繁、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和消*防疫等方面的细节做好,才能有效地控制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发生和扩大,降低疾病对山羊养殖的危害。

转载于:中国畜牧兽医杂志

作者:李云让,李栓*,王珊,车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