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妇联公布了“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名单,医院眼科主任赵桂秋主任医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为十余万患者和家庭带去了光明
赵桂秋,青大附院眼科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卫生系统中青年科技人才,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荣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中国医师协会“优秀眼科医师”、山东省十佳医师奖,是山东省卫生系统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项目示范标兵、青岛市三八红旗手、青岛市工人先锋、青岛市巾帼科技创新英才、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
现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理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等。
赵桂秋从事角膜病、白内障及眼病理方面的工作,为十余万患者和家庭带去了光明,用行动诠释着大医精诚。
她始终不忘一名医者救死扶伤的初心,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宗旨,恪守治病救人、为病患带去光明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对眼科工作的执着追求与奉献,完成贫困边远地区的扶贫复明工作,使大量患者重见光明,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同行的尊敬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展现了新时代眼科工作者的崇高风范。她率先垂范,潜心科研,笔耕不辍,孜孜不倦,带领科室获批眼科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山东省重点建设学科、山东省高校临床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重点临床专科,推动青大附院眼科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
行业领军,勇立鳌头,敢为先
赵桂秋从医36载,主刀完成复杂白内障手术2万余台,为10余万患者带去了光明。她在全国率先开展高科技水平的屈光性高端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为大量的在工作岗位上伴有老视、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尤其是女性教师、医生群体恢复了光明,提高了她们的工作、生活质量,是广大患者的贴心医生。疑难复杂白内障病患者常因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引发爆发性眼内出血、眼球萎缩而进一步致盲)医院被拒。赵桂秋用精湛的手术技巧为这些疑难复杂白内障施行手术治疗,让这些病患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特别为女性高发病的青光眼白内障患者施行联合手术,解除了她们的病痛同时建立了心理健康。赵桂秋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角膜病盲患者诊治并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为大量危重青壮年角膜盲患者带去光明,减轻了国家、社会和无数家庭的负担,为这些家庭带去了希望。赵桂秋团队在山东省率先成功植入TECNISSymfony(新无级)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使大部分白内障和老视患者,恢复年轻态视力,摆脱了眼镜的束缚。青大附院眼科也在赵桂秋的带领下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山东东部眼科医教研中心、山东省疑难角膜病会诊中心。科室白内障的临床治疗和理论改进上成绩突出,部分工作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赵桂秋在国际狮子会、中华医学会及山东省卫健委组织的白内障复明工程中是主要负责人之一。多次作为国际狮子会中国视觉行动的国家医疗队山东队长,到聊城、菏泽、德州、临沂等边远贫困农村地区完成“白内障扶贫”任务,完成的复明手术中有一家四口白内障患者、五保户贫困人员、孤寡老人。在扶贫工作中,她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常连续工作到深夜;从山东莒县、海阳,到云南红河州等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她将规范的科室管理、疾病诊疗理念和先进的手医院;多年来热衷公益事业,每年坚持在爱眼日、重阳节、春节等节日深入老年公寓,为大量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义诊、科普宣传、送医送药;多次进入幼儿园、学校基层单位做科普宣传,预防近视,关爱祖国的花朵;深入社区为女性患者进行查体手术,讲述爱眼护眼知识。因朴实的工作作风和突出的临床业绩并且深入边远农村、学校、老年公寓扶贫防盲,多次受政府的表彰。
锐意创新,医研结合,创新篇
赵桂秋作为一名角膜病领域的专家,在角膜盲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道路上,立足学科前沿,不断攀登学术高峰。针对临床真菌性角膜炎治疗药物匮乏、疗效差等问题,潜心研究感染性角膜炎致病机理并与药物结合,创新性进行学科交叉研究,利用生物多糖包括海藻酸钠、卡拉胶、硫酸软骨素、白芨多糖等,研发角膜抗真菌缓释药膜和滴眼液,制备出适合眼表应用的新型真菌性角膜炎治疗药物,转化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持真菌性角膜炎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等省重点课题2项,所指导的博士团队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1项。由于对科学研究的突出贡献,以及对角膜病领域的影响和推动,共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厅市级奖励16项,发表论文余篇,包括眼科学基础研究TOP1杂志IOVS7篇,出版专著16部。研究成果组成新的真菌性角膜炎的理论框架,该研究成果得到全国同行的高度评价。
治学严谨,甘为人梯,领路人
多年来以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医学大家为己任,赵桂秋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眼科后备栋梁。带领科室获得眼科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山东省重点建设学科、山东省高校临床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重点临床专科。她承担着眼科学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白内障、角膜病等内容的教学工作,亲临教学一线,许多学生都是被她所教授的眼科生动第一课感动而选择成为眼科医生。在手术台上,赵桂秋手把手地指导下级医生,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学术涵养培养出来一批具有医德高尚、精湛医技、拼搏创新的优秀医生。赵桂秋常鼓励学生要百折不挠,在科研、临床工作的挫败中如果跌倒次,要有次站起来的勇气,要怀揣成为大专家的梦想,心中有梦,未来可期。她培养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名、齐鲁卫生与健康杰青人才1名、青岛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名、青岛市青年医学专家1名,培养博士后3人、博士研究生20人、硕士研究生94人,其中5人获山东省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由她亲自培养的博士送到国外8位,学成回国后6位获得国家级课题7项,7位获得省级课题9项,医院和科室的栋梁,为国家及重点学科的发展储备了强劲的后备力量。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教学论文30篇,申请教学类课题8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教材9部,担任五年制专业规划教材《眼科学(第九版)》的副主编,主编的三部眼科病理系列书是培养眼科病理人才的教科书,领跑全国眼科病理;主编教材《眼科学临床实践指导》解决了我国眼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材不足的问题,主编教材《眼科学总论》解决了我国眼科专业外语教材匮乏的问题,是全国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规划教材《眼科学(第八版)》和《中华眼科学(第三版)》的编委。教学成果丰富,获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药学研究生教育成果奖1项、山东省研究生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多次被评为山东省及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疫情来临,冲锋在前,勇担当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作为青岛市“巾帼文明岗”负责人,赵桂秋带领科室人员迅速返回工作岗位,在疫情严重时期,及时组建网络门诊,完成线上诊疗上万余次,眼科急诊手术室24小时待命,保障了急、重症患者得到及时医治,满足了患者诊疗需求,确保医护患者零感染。同时克服科室人员紧缺,派出人员参加山东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驰援抗疫前线,带领全科人员积极为疫情防控需要捐款捐物,圆满完成抗疫任务,展示了眼科人在关键时刻的担当与奉献。
海伦凯勒说:“假如上天给我三天光明,我将是世界最幸福的人。”赵桂秋在这条走向光明的道路上,已经奉献近40个春秋,她的医者之心,撒满光明,她的攀登之路,也将更高更远。